In-Cell与On-Cell技术在生产工艺复杂度和制造成本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厂商的技术选择和大规模量产的可能性。理解这些制造层面的区别有助于解释为何不同定位的设备会采用不同的触控技术方案。
In-Cell技术的制造过程极为复杂,因为它要求将触控层与液晶层精确融合,需要在液晶像素内部嵌入触摸传感器及配套的触控IC。这一工艺面临两大主要挑战:一是必须精确控制触控信号与显示信号之间的干扰,否则容易导致错误的触控感测讯号或过大的噪音;二是对生产环境的洁净度要求极高,任何微小的杂质都可能造成屏幕缺陷。这种高难度的制造工艺直接导致In-Cell面板的良品率偏低,生产成本相应提高。目前仅有苹果iPhone、诺基亚Lumia等少数高端机型采用这一技术,部分原因就在于其高昂的成本。
相比之下,On-Cell技术的制造工艺则相对简单许多。由于触控层位于彩色滤光片基板和偏光板之间,只需形成简单的透明电极图案即可,不需要在上玻璃基板两面成膜,这种设计大大简化了生产工艺。这种工艺优势使得On-Cell面板更容易确保高成品率,制造成本相应降低。三星、日立、LG等厂商之所以能够在On-Cell结构触摸屏上快速取得进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种技术相对较低的工艺门槛。
从供应链角度看,两种技术也带来了不同的产业变革。In-Cell技术要求显示面板厂商具备高度的触控技术整合能力,实质上模糊了传统显示面板厂商与触控面板厂商的界限。而On-Cell技术的普及则促使制造触摸面板的厂商从原来的外置触摸面板业务转型为液晶面板和彩色滤光片业务,完全改变了原有的供应链结构。
表:In-Cell与On-Cell技术制造工艺对比
工艺指标 | In-Cell技术 | On-Cell技术 |
工艺复杂度 | 极高,需触控与显示精确融合 | 中等,触控层相对独立 |
良品率 | 偏低,质量控制难度大 | 较高,生产相对稳定 |
成本因素 | 高昂,仅用于旗舰设备 | 适中,适合中高端设备 |
技术门槛 | 需要强大研发实力 | 现有面板厂商较易转型 |
供应链影响 | 整合触控与显示供应链 | 转变传统触控面板厂商角色 |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On-Cell技术在工艺难度和成本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它也面临一些特定挑战,如薄型化难度和触控时可能产生的颜色不均等问题。这些技术局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On-Cell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也是许多专家认为它可能只是向更先进In-Cell技术过渡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