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决方案
  • 联系我们
  •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 0571-81061650
  • 客服QQ: 3443748160
  • 手机: 18868786964(微信同号)
  • 地址: 杭州市西湖区西园三路3号A幢7楼712

解决方案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In-Cell与On-Cell显示技术结构区别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5-08-05

In-Cell与On-Cell显示技术概述与发展背景


       触控显示技术在过去十多年间经历了革命性的变革,从最初的外挂式触控面板逐渐发展为如今高度集成的嵌入式解决方案。在这一演进过程中,In-Cell和On-Cell技术脱颖而出,成为现代智能设备显示技术的两大主流方向。触控一体化已成为显示行业的重要发展趋势,它不仅改变了设备的外观设计,更重新定义了用户与技术的交互方式。


      传统的外挂式触控技术(如GG、GFF等)需要将独立的触控面板通过光学胶贴合在显示面板上方,这种方式虽然工艺成熟、成本较低,但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屏幕整体厚度,影响了设备的轻薄化发展。随着消费者对更薄、更轻、显示效果更好的移动设备需求日益增长,将触控功能直接集成到显示面板内部的嵌入式技术应运而生。


       In-Cell(细胞内嵌式)和On-Cell(细胞上嵌式)技术代表了触控集成的两种不同思路。苹果公司在2012年发布的iPhone5中首次大规模采用In-Cell技术,标志着高端智能手机进入超薄触控新时代。而三星则在其Super AMOLED屏幕上广泛使用On-Cell技术,如Galaxy S2等机型,通过这种技术实现了8.49mm的超薄机身和仅116g的重量。


核心结构差异解析

       In-Cell与On-Cell技术最根本的区别在于触控传感器的集成位置,这一差异直接决定了两种技术的性能表现和制造难度。理解这些结构差异是把握两种技术本质的关键。

       In-Cell技术采用了"细胞内定位"的设计理念,将触摸传感器直接嵌入到液晶像素层内部,与液晶层完全融合。这种"嵌入式"结构消除了传统触控技术中独立的触控层,使得屏幕整体厚度大幅降低,通常可做到3.5mm以下。在In-Cell结构中,触控功能被整合到液晶盒(cell)内部,所有触摸屏结构都位于LCD上下玻璃基板之间,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触控与显示一体化。这种高度集成的设计使iPhone5等采用In-Cell技术的设备能够实现前所未有的轻薄体验。

      相比之下,On-Cell技术采用了"细胞间定位"的设计思路,属于一种"外挂式"的集成方案。它将触摸传感器独立嵌入到液晶面板的彩色滤光片(CF)基板与偏光片之间,而非直接与液晶层融合16。这种结构意味着触控层与液晶层保持相对独立,只需在彩色滤光片基板和偏光板之间形成简单的透明电极图案即可实现触控功能3。从技术实现角度看,只要有触摸屏结构位于LCD上玻璃基板的外面,就属于On-Cell结构。

表:In-Cell与On-Cell技术结构对比

技术特征

In-Cell技术

On-Cell技术

触控层位置

液晶像素层内部

彩色滤光片与偏光片之间

结构类型

完全嵌入式

半嵌入式/外挂式

典型厚度

3.5mm以下

4mm左右

技术难度

极高,需精确融合触控与液晶层      

相对较低,触控层独立封装

代表产品

iPhone5、Lumia920

三星Galaxy S系列AMOLED


       从集成度来看,In-Cell代表了更高水平的触控集成技术,它将触控功能深入到显示核心;而On-Cell则是一种折中方案,在集成度与工艺难度之间取得了平衡。这种结构上的根本差异直接导致了两者在制造工艺、性能表现和应用场景上的系列区别,这些我们将在后续章节详细探讨。



触摸屏:https://www.hzxuhong.com/touchscreen/


  • 联系我们
  • 公司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西园九路8号A402
  • 公司座机:0571-81061650
  • 手机: 18868786964(微信同号)
  • 传真:86-0571-81061653
  • 联系人:洪先生
  • Email:market@hzxuhong.com